搜索
-
略论建设工程司法解释二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的“五大影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二》)历经六、七年时间,几易其稿,终于在2019年1月3日正式发布,并将于2019年2月1日开始施行。毋庸置疑,尽管《司法解释二》的施行在司法实践中仍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长期争论的观点自此一锤定音,必然会给施工合同纠纷的解决带来巨大的影响。
201901-22
-
浅谈建设工程司法解释二将给房地产企业带来的几点影响
2019年1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的官网正式公告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二》)。
201901-21
-
新司法解释背景下挂靠人工程款请求权的路径选择
在挂靠情形下,发包人欠付工程款时,作为挂靠的实际施工人应当向谁主张工程款,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的分歧。通过分析挂靠情形下各方法律关系可知,应当判断发包人订立合同时是否明知挂靠人借用资质,区分不同情形下挂靠人享有的工程款请求权基础,选择最佳的救济路径。
201901-03
-
论规避执行行为及应对措施——基于一起特殊的房地产建工执行案件视阈分析
规避执行是一种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发生的表面“合法”的逃避履行债务的违法行为,在房地产建设工程纠纷案例执行实践中,存在一种较为特殊的“对抗”执行行为:在被挂靠人存在较多债务、资不抵债时,实际施工人与被挂靠人达成在建工程的债权转让协议,法院在认定被执行人是否存在规避行为时,也遇到了一定的裁判障碍。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其中法律关系,指出该行为是否属于规避执行行为的判断标准,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01901-01
-
施工许可证的获得时间、工期起算日的认定以及工期延误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七条规定,“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该法第六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未经批准擅自施工的,责令改正,对不符合开工条件的责令停止施工,可以处以罚款。”
201810-31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之修订及新形势下环保合规性对企业上市的影响
2017年6月21日,国务院修订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并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笔者通过对新旧条例主要变化进行阐述,并结合目前企业上市过程中环保合规性要求的实践,对企业上市过程中应当注意的环保问题及解决方式做一些提示,以期提高企业环保合规意识。
201809-25
-
房地产信托融资中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适用问题
房地产信托融资项目应当满足“四证齐全”、“项目资本金比例达到国家最低要求”及“项目公司或控股股东具备房地产开发企业二级资质”的合规要求,其中“项目资本金比例达到国家最低要求”指的是《关于调整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国发(2015)51号)(以下简称“国发51号文”)中规定的项目资本金比例,即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5%(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除外)。但是,鉴于目前我国对于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的特殊准入要求,在房地产信托融资项目中若融资人为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其项目资本金比例是否适用国发51号文,尚有争议。
201805-29
-
关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几点意见
2017年12月2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发布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我们在认真阅读和学习该“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于2018年1月28日就该“征求意见稿”向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反馈了相关修改意见,主要涉及发承包的风险分配条款、工程总承包单位的分包事宜以及条款顺序编排问题。
201802-27
-
合同中的仲裁管辖争议(二)——合同变更后的仲裁管辖认定
合同变更后,主要有三大类情况可能涉及仲裁管辖问题:争议解决条款的变更、当事人的变更,以及其他条款的变更。当这些变更发生后,原合同下的仲裁协议是否继续适用?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案例来讨论这些问题,并给出实务贴士。
201712-01
-
合同中的仲裁管辖争议(一)——本协议及补充协议下的仲裁管辖认定
当事人采用仲裁的方式解决纠纷需要各方达成一致的仲裁协议。然而,虽然仲裁都基于当事人的自行约定,但在一些特殊情形下,当事人对仲裁庭就争议是否有管辖权仍旧会存在分歧。仲裁管辖争议多种多样,本文主要讨论本协议与补充协议下就仲裁管辖可能出现的争议。
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