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起重大电商逃税案件说起——系统分析税局稽查逻辑及合规路径
作者:全开明 洪一帆 袁苇 谢美山 2025-08-12【摘要】 近日,电商逃税案例屡见不鲜。青岛即墨区一家普通服装店收到的税务罚单,抖音店铺流水5679万元,纳税申报却只有32万元;传媒公司由于信息流虚开发票,连补带罚超1000万元。在“以数治税”成为税收治理核心趋势的背景下,平台经济企业正面临愈加严格的税收监管压力,依托平台数据穿透与资金链追踪实现对收入端与成本端的“双端从严”监管。因此,在金税四期全面打通、“以数治税”逐渐闭环推进的背景下,基于案例与相关制度的演进,本文总结了当下平台税务稽查的趋势,并给出合规实践的建议。本文是笔者撰写的涉税合规指引系列文中的第九篇,前八篇文章分别为“外籍”“境外”“永住”“绿卡”背后的纳税义务和申报规范 - 专业文章 -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从李雪琴案透视公众人物税务合规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 专业文章 -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净值人群海外存款涉税合规指引 - 专业文章 -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出口贸易海外收款涉税合规指引 - 专业文章 -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境内人士海外收入涉税合规指引 - 专业文章 -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企业破产税收处理的关键流程及主要税种应对实务指引 - 专业文章 -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网红“甲亢哥”如何在国内交税?---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研究 - 专业文章 -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个人”“其他当事人”如何界定关系重大---试评《税收征管法》(征求意见稿) - 专业文章 -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本文以平台经济经营中涉及的一系列可能风险点,旨在为企业经营规避税务风险、指引企业合规纳税。
【关键词】 “以数治税” 平台经济 税务风控指南 财税工具
平台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税务问题愈发突出,这主要源于“金税四期”工程的全面实施。电商平台开始和税务部门启动数据共享模式,让税务检查变得更严格,税务人员可以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资金流动、发票开具等进行全面的跟踪和检查。这就要求无论企业的经营模式如何创新,都必须遵守税收法律法规,否则必将面临法律的严惩。
一、案例深度解剖:稽查手段与违法模式
近日暴雷的抖音商户案说明,在新兴经济领域,税务部门已经开始深入使用“以数治税”的方法检查平台提供的数据,把“平台上的流水”看作企业的收入,未提现、未开票等方式已难以回避申报义务。另外,信息流传媒虚开发票案反映了税务部门在检查成本方面,也不再以发票是不是正规为唯一标准,而是更加关注业务是否真实,资金、业务、发票等方面是不是一致。

二、税务稽查新规律:四大趋势不可逆
(一) “以数治税”成为“杀手锏”
在抖音商户隐匿收入偷税案中,税务部门依据平台提供的交易数据和提现记录,对企业实际收入进行了核实和比对,确认其申报收入严重偏低,存在偷税行为。现在,税务管理越来越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以数治税”已经成了主要治理手段,税务部门能依法获取平台的数据,新的平台税收政策也进一步要求平台必须把交易数据报送给税务机关。以下是近年来我国在“以数治税”方面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反映出税收管理正从靠经验判断,转向靠数据决策。

(二) 偷税认定“双端从严”, 抓住运营特点
当前,税务部门在偷税认定上呈现出“双端从严”的趋势,即对收入端和成本端的监管都日益严格。并且在涉税违法案件核查过程中,检查人员也会研究、掌握涉案企业所在行业的经营规律和运营特点,拓展调查思路,抓住案件查办“牛鼻子”。

一般而言,在收入方面,税务部门会把企业在各种数字平台上的全部交易流水作为应税收入。不管交易流水有没有开具发票,也不管钱有没有提现到账。在抖音商户隐匿收入案中,企业认为其在抖音平台上的部分交易资金未提现,且属于“代收代付”性质,不属于纳税范围。然而,税务部门在调查平台上的交易记录、提现数据以及企业账户的资金流动等情况后,最终确认企业存在隐瞒实际收入的情况。
在成本方面,税务部门规定不能用虚开发票来处理没有发票的支出。企业在进行成本扣除时,必须满足“四流一致”的基本要求:合同是否签订规范、货物或服务是否真实交付、发票是否开具合规、资金是否完成支付,四者缺一不可。有的企业在经营中可能确实拿不到发票,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虚开发票等违法方式来抵扣成本,企业应从源头规范合同签订、支付流程、物流单据与发票管理,以尽可能降低相关的税务风险。
在近期发生的企业隐匿网店销售收入偷税案件中,可以看到,检查人员结合平台电商经营特点,通过对涉案企业的销售结算业务实施核查,突破办案瓶颈,锁定了涉案企业隐匿部分销售收入未申报纳税的证据,使案件真相大白。核查过程更加灵活机动,结合行业企业运营特点,突破案件调查难点,对涉案企业对公账户、企业负责人银行账户实施定向核查,最终取得了涉案企业隐匿部分销售收入的翔实证据。该案件的稽查流程如下:

(三) 处罚裁量“过罚相当”
税务执法中讲究处罚要和违法行为相匹配,处罚的多少要根据违法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影响来决定,做到公平和合理。但整体来看,处罚的力度正在变大。根据相关规定,情节轻微且配合检查的,通常是处50%的罚款,但是,在抖音商户隐匿收入偷税案中,该企业在稽查过程中存在配合度一般,税务部门对企业处以一倍罚款,处罚比例实际上是相对较重的。在虚开发票案件中,更是由于企业的主观恶意明显、违法行为规模大,往往会触发顶格处罚,追罚合计超1000万元。
三、企业风控指南: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合规
(一)收入管理:全口径申报
在收入管理方面,企业应该实行全口径申报,将所有平台的收入纳入申报范围,包括优惠券、积分兑换、用户打赏等,它们虽然在形式上与直接的货币交易有所不同,但本质上仍然是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收入,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也应当计入应税收入总额,依法申报纳税。为了确保全口径申报的准确性,企业可以建立一系列核对机制:1)数据归集:定期汇总所有平台交易流水,包括但不限于订单编号、交易时间、金额、退款记录、优惠券使用、打赏记录、积分兑换记录、广告返点等;2)内部台账对照:记录每一笔收入的项目归属、平台、订单编号、结算金额、实际入账、税收口径分类等信息,明确数据归属主体,包括平台账户为法人个人、配偶、员工或外包主播。同时,周期与交易周期应该分开管理结算,避免在跨月结算中出现收入漏报;3)申报核对与稽查:将平台数据、内部台账的数据与纳税申报的数据进行核对,确保一致,对于收入不完整项目,公司应主动补开发票、补申报。若平台中存在“代收代付”类业务或订单取消记录,应留存合同、退款凭证、对账记录作为佐证材料。
(二)成本管控:真实业务链
在成本管控方面,企业必须坚守真实披露的底线,严格遵守反虚开的相关规定,明确禁止“走账式”开票行为,包括信息流广告、技术服务等领域。在税收违法犯罪行为中,虚开发票是最容易触及刑法底线的类型之一,可能同时构成虚开发票罪、非法购买或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非法买卖普通发票罪,甚至逃税罪等多个涉税罪名。因此,为了证明业务确实发生,企业平时应当注意留存“四证”,即合同、付款凭证、成果交付证明和验收记录。合同可以说明交易双方的身份、服务内容和金额,是业务开展的前提;付款凭证能反映资金流向,和合同、发票相互对应;而成果交付材料和验收记录则能证明服务确实完成。
(三)稽查应对:善用法律武器
面临税务稽查时,企业应积极、合理地运用法律手段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并在收到税务机关出具的处罚告知书后,仔细阅读相关内容,理解其所列的违法事实、法律依据及处罚理由。根据《行政强制法》第八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享有陈述权、申辩权…”,第三十五条:“行政机关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应当事先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催告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并载明下列事项:…(四)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权和申辩权。”如企业对该决定存在异议,可在收到催告书之日起3日内提出陈述和申辩,提交申辩证据链,如合同文本与业务委托书、资金流凭证、发票与财务凭证,以及内部合规材料与制度文件,并保证其真实有效性,而且在时间、金额、服务内容等方面要前后一致,互相对应。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22年的一份通知(税总发〔2022〕13号),如果是企业第一次违法,而且问题不严重,已经主动纠正,税务部门可以选择不处罚。因此,企业可以向税务部门说明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是不是第一次出现问题,是否已经主动改正等,增加争取轻罚的机会。
如果企业接受处罚结果,或者听证后仍需要补税和缴罚款,但手头资金困难,也可以依法申请延期或分期缴纳,事先需要准备好延期(或分期)申请书、财务报表、现金流说明、银行资信证明或担保文件,以及具体的缴税计划,税务部门会根据企业的信用、历史纳税情况和申请材料,决定是否同意。
(四)提前预警:适时借助财税工具
“锦信一票通”(网页:https://www.jinxin01.com,专利号:ZL 2019 1 1306364.1)是一款为企业提供成本控制和筹划的大数据财税工具,在财税服务中,引入数字化软件提升服务粘性和效率。“锦信”软件为企业提供基于发票“一条鞭”式、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依托税务、工商以及征信大数据资源,通过企业发票AI管理,智能管理,发票数据可视化。通过分类管理,整合输出,清晰区分不同风险发票,合理分析各类支出占比;实现数据、责任可视化,确保发票信息明确、录入人员可查。
基于发票流程,能够形成管理闭环,建立完善了供应商合规评估,从受惩黑名单、失信公告、执行公告、税务、食药监管等多方面反映供应商负面。突出发票风险综合评估,包括发票核验监控、企业负面风险、风险规则评估、黑名单评估,通过八大模块重点监控易发生风险的发票类型,做到发票模块化管理。针对风险事件直接关联的相关发票,实现高风险预警,并对涉及的所有发票进行风险提示,提供可视化方案。
(五)合规前置:拥抱“以数治税”
企业如果想做到守法合规,合规工作必须准备完全。企业应当建立一个预警机制,对平台上的数据和自己申报的税务数据之间的差异,有一个合理的预估和解释。在日常经营中,企业可以用信息系统或内部工具,定期把各个平台的交易流水、佣金、打赏、优惠券使用等重要数据导出来,然后和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申报数据进行对比,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1)如果发现平台流水大于申报收入,企业要及时检查是否存在隐匿收入、未按期确认收入的情况;
(2)如果发现申报成本与实际业务不符,应复核成本凭证的真实性及“四流一致性”,及时识别是否存在虚列成本、虚开发票等风险;
(3)如果平台用户支付金额与收入确认时间存在差异,应审查收入确认口径是否与税法一致,确认是否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
此外,建立风险档案和整改制度同样需要,其中包括合同、订单、发货或交付的凭证、收款记录、发票信息和税务申报记录等资料,并对税务部门最新公布的重点稽查领域进行自查,比如直播电商、社区团购、虚开发票等。一旦发现有风险或疑点,企业应马上启动内部整改,比如补缴税款、修正申报数据、撤销不合规的发票、补齐相关凭证等。除此以外,日常经营中,公司也需要及时关注税务、法律、业务、风控等部门的政策信息变化,判断新规是否会影响收入确认、成本票据管理或合同签订方式等。
四、结语:合规是平台经济生存的终极命题
当前,税务部门已经建立了以“平台数据穿透”和“资金流追踪”为核心的监管方式,平台的交易数据真实详细,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对资金流的追查也能帮助税务人员掌握钱的流向和最后去向。所以,过去那种靠技术漏洞或信息不对称来逃避监管的做法基本行不通了,企业如果还想着擦着监管的边缘少缴税款,可能付出远超补税的代价。所以,企业要尽快从过去被动应对,变成主动合规,该报的收入不能漏,该扣的成本必须真实,配合检查也要到位。说到底,合规不是可选项,而是平台经济企业想要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在“用数据管税”越来越成熟的今天,谁能先建立透明、可查的经营体系,谁就能在这场数字化治理中抢占先机,走得更远。
本文撰写王瑞琦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青税稽三罚告〔2025〕66号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
2.台税稽查告〔2025〕19号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
3.中国工商报,https://mp.weixin.qq.com/s/d9L3ZfNjQMpjPjEngiF0u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