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数字稳定币合法化趋势对金融和资本市场影响研究
作者:王佑强 金益亭 2025-09-30香港和美国两地官方正式颁布的稳定币法案引爆了市场,并吸引了关注“数字经济”人士的眼球,但鲜有人知的是,稳定币只是那个容易被大家讨论的表象。相比漂浮在汹涌海面的稳定币,海底的“冰山”——区块链、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驱动的新一代互联网——Web3才是这场数字经济的主角。无论是从经济、社会、政府治理,还是从法律、金融等专业视角,已都不足以对这种融合了技术、经济模型、法律治理等综合跨界力量进行完整的解释。基于此,笔者不得不从以区块链为核心技术的数字经济历史事件入手,试图结合当下发生“里程碑”事件进行阐述,以期能抛砖引玉并带来更多理智和前瞻性思考与讨论。
目录
一、关于“去中心化”及其合规监管探索
二、关于近年兴起的RWA及其合规核心问题探索
三、稳定币合法化对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影响展望
历史事件1:
2021年6月初,纽交所最大的跨全球电子做市商之一GTS正式宣布和Pyth Network的合作,这一创举被视为传统线下证券交易所数据和区块链去中心化金融数据融合互通的大胆尝试。这有助于大大推进Pyth Network作为区块链上的链下金融数据聚合器的高精准性,符合Pyth Networ致力于打造新一代高保真毫秒级Defi(去中心化金融)金融基础设施目标。正如GTS首席执行官所言,投资Pyth Network 预言机1项目,将是“跨资产类别的实时市场数据将推动去中心化金融应用向前迈出巨大一步”。
里程碑事件2:
2025年8月28日,据美国商务部官方消息,美国商务部选择 Pyth Network 进行链上经济数据验证和分发。这条新闻国内个别媒体有转载和报道,但并没有引起注意和讨论。为了行文方便,这里不得不介绍有关区块链公链、去中心化金融的历史背景。Pyth Network不太被人关注,但Solana数字货币钱包可能较多被人所知。Pyth Network是致力于世界最快公链的Solana 的一个预言机 项目,由乌克兰裔前高通软件工程师阿纳托里.亚科文科(Anatoly Yakovenko)于2017年冬在瑞士创立。和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的横空出世类似,Anatoly Yakovenko在区块链世界自称为Toly低调存在多年!作为在高通(Qualcomm)从事10余年分布式系统的软件工程师,对公链以太坊的交易速度表现出了十分不满,随即引发了打造世界最快公链的设想。8年后的今天,Sonala被称为“以太坊杀手”,将以太坊原来几千TPS提升到6万以上TPS ,正因如此,全球公链上运行的Defi项目(去中心化金融,可以理解为普惠金融)因Solana公链出现市值快速增到今天的1550亿美元 。
里程碑事件3:
2025 年 9 月 8 日纳斯达克(Nasdaq)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提案,寻求修改交易所规则以允许在其市场上交易代币化证券。2纳斯达克北美市场高级副总裁储科麦克(Chuck Mack)称:“我们的目标是将数字资产嵌入到纳斯达克目前的金融基础设施和系统当中,将在维护市场稳定性、公平及投资者安全的同时,促进金融创新”。投资者可以选择“传统股票凭证”或“代币化股票凭证”并“给予股票持有者如传统股票同等的权利和收益。
1、关于“去中心化”及其合规监管探索
在讨论“去中心化”这个概念之前,需要指出的是,最早的去中心化概念的提出实际上是政治学概念,发生在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时期。理论上讲,所有地方从中央哪里获得的权利和对应责任都是政治学“去中心化”革命/改革的概念范畴。但区块链网络所提倡的“去中心化”仅指新一代网络商业应用的“去中心化”,即网络经济学意义上的“去中心化”。更为准确地说,区块链网络意义上的“去中心化”的提出与区块链网络支付紧密相关,同时也是一个区块链“技术极客”3的理想追求。
说到“去中心化”网络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两个人。一位是被成为“互联网之父”提出“中心化网络”互联网技术架构和网络方案的万维网发明人蒂姆·伯纳斯-李( Tim Berners-Lee),另一位是公认的“加密货币之父”和区块链奠基人大卫.乔姆(David Chaum)。乔姆是最早提出分布式点对点“混合网络”的顶尖密码学家,他于1990年创办了专门从事数字货币和支付系统研发与推广的DigiCash公司。早在1994年日内瓦举行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第一次会议上大卫.乔姆(David Chaum)和蒂姆·伯纳斯-李分别发言,乔姆针对中心化网络表达了对“中心化网络”将来充斥着内容泛滥、隐私滥用、广告泛滥、盗版横行、欺诈频发等棘手问题的担心。事实上今天的互联网发展早已验证了乔姆的担心,这也正是大卫.乔姆提出混合网络、分布点对点网络的原因所在。乔姆认为个人每笔交易的付款时间可以揭示很多关于个人的行踪、交往和生活方式的信息。例如,考虑付款的商品、交通、酒店、餐厅、电影、剧院、讲座、食品、药品、酒精、书籍、期刊、会费、宗教和政治捐款等。乔姆还认为,商业网络的核心价值在于支付。只有无法被追踪的支付才能实现最终的隐私信息保护。乔姆提出去中心化概念,完全出于保护个人隐私权的初心,这是“去中心化”网络最基本的信念之一。
乔姆对网络个人隐私的追求或许偏向极端,但“中心化网络”的弊端及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侵蚀早已成为现实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围绕支付的“去中心化”网络经济应用场景和现实世界的个人隐私保护需要、合规监管是否有一种平衡呢?既能最大限度保护个人隐私,又能最大限度限制和监管网络违法行为。针对这个问题,结合近年来区块链去中心化支付的实践,尤其是结合境外不断涌现的新监管趋势及中国当下的法律环境,笔者尝试梳理和讨论。
不可否认的是,香港作为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新一代互联网场景应用和监管方面的实践走在了世界前列。过去的很多年,很多知名的虚拟资产都是从香港发起并走向世界。2025年01月08日,香港金管局发布了关于《分布式账本技术监管孵化器》4的通告并指出,香港金管局认识到区块链分布账本技术与香港现有法律及监管不能完全兼容,愿意通过“个案到个案”的方式提供相当程度的监管灵活性(尤其是合规监管)并考虑最新的国际监管标准及发展。2025年03月,香港金管局、证监会、保险业监管局、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联合发布了《机遇和挑战-关于金融领域的分布式账本技术研究》指出:“DLT(分布式账本技术)因其对金融交易的透明度、效率及安全方面引发了重要关注。”“DLT技术已成为一种重塑性力量正在重新定义工业及其进程。”5
到了2025年04月,香港金管局向所有认可机构(简称AIs)总裁发布了《就为客户所保管的虚拟资产向客戶提供质押服务》6(下称“质押服务通告”)的通告。尽管香港的数码资产应用场景尚处于孵化及沙盒阶段,但这份通告的意义十分重大!其实,早在2024年02月,香港监管局就发布了《有关认可机构提供数码资产保管服务的预期标准的指引》并对数码资产进行了定义,但并没有对数码资产的交易及流动性提供监管指导。这也是导致香港过去几年大量的线下柜台数字资产及法币兑换业务兴起,内地及以香港通道的资金绕开监管、民间投资数码资产被大量收割的主要灰色地带。质押服务通告本身直面数码资产在去中心化网络上的交易和流通,将过往处于监管不明的灰色线下柜台法币兑数码资产的环节监管打通,使得法币-数码资产及数码资产之间的交换、交易纳入监管,这也是2025年下半年开始,香港之前众多活跃在街头的数码资产找换店突然消失的原因。
质押服务通告无疑是向“去中心化”网络监管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港币作为美元在发行、流通环节的映射货币,其本身汇率波动及交易与美元同频同步,而美元作为全球货币对除稳定币及股票代币等少数领域实施正式立法监管外,对去中心化网络的数码资产的匿名链上活动完全放开。这就可能形成香港的数码资产质押服务在去中心化的网络的持牌服务商(认可机构)端可能受到诸如KYC(了解客户)、AML(反洗钱)等合规监管,与作为港币紧密映射关系的美元去中心化数码资产链上完全匿名、自由流动非合规监管之间的巨大信息监管差,最终可能产生港币及数码资产向美元匿名自由流动区域的单向虹吸效应。因此,笔者认为,在去中心化网络监管方面的核心问题在于Web37(新一代互联网)对传统中心化金融及监管究竟构成挑战!中国大陆地区或许不能视而不见或乐见其他司法辖区的高速发展,结合中国大陆地区的制度环境、法律及司法实践环境对监管展开研究、试验可能是当下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2、关于近年兴起的RWA8及其合规核心问题探索
出乎绝大多数人意料的是,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RWA实践发生在中国!早在2012年,一个网络名字叫“烤猫”的账号活跃于国际比特币论坛,他就是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的一位计算机天才蒋信予。2011年蒋信予赴哈佛攻读大学计算机博士,次年活跃于比特币国际论坛并和大学同学在深圳注册深圳市比特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比特泉”)。半年后他们的公司设计出专用集成电路矿机并开始量产,被称为“第一代芯片矿机”,一度掌握了全球比特币网络的50%以上的大量算力。“烤猫”的创业公司之所以能在极短时间里成功募集到巨额资金,正是采用了我们今天称之为RWA的融资工具,只不过今日所称的RWA距离真正的RWA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彼时,“烤猫”将比特泉公司专用矿机产线、算力服务等业务的全部预期收入作为其募集资金的真实世界资产支撑,同时其发出的托根凭证(9Token)作为证券型权益具有类似股东的收益分红、交易等权利和功能。这次成功的募资具有两个关键特征:(1)去中心化发行,比特泉公司当时选择在一个完全建立在比特币网络上的去中心化的虚拟股票交易所发行,整个发行过程完全没有传统券商等中介机构参与;(2)当时的发行价是每股0.1个比特币,即这次发行没有使用任何的国家主权法币,而是直接以比特币计价。相比当下大家热衷于讨论的RWA,诸多声称发行RWA的项目首先不是在去中心化网络上发行,最多是把资产的部分数据搬到联盟链上,更谈不上去中心化交易。其次,眼下的RWA概念被美国的“天才法案”和8月1日生效实施的《香港稳定币条例》带动了热度。稳定币对包括RWA在内的代币类资产确实构成利好,之所以称之为“稳定币”正是为了锚定高波动性的代币价值,从而维护去中心化投资者利益和市场秩序。但是,眼下的RWA并非合法稳定币与代币之间的“币币交易”,实质仍然是不考虑流动性的情况下,利用香港的金融基础设施完成私募融资后的权益凭证非证券“代币化”。所以市场对稳定币带来的热度杂糅RWA项目裹挟的市场效应是一件危险的事件,甚至出现个别地方以稳定币为噱头进行类似传销募资活动的违法事件。笔者看来,香港作为中国大陆重要的金融门户,《稳定币条例》的颁布必将联动并影响到大陆的金融流动性。如前文所述,香港的《质押服务通告》刚刚颁布几个月时间,尚处于孵化器和沙盒监管实验阶段,根本不存在RWA等代币类资产去中心化流动的合规场景,更不存在类似证券型代币资产流动的虚拟合规交易平台。个别RWA项目声称将数据上联盟链,甚至出境并不能解决线下资产真实性及代币权益合法交易的问题,反而会成为被炒作利用的对象。真正需要上链的是基于资产权益产生的链上收益代币及其流动性。当前众多自媒体及民间以颠覆传统金融的RWA项目多有夸大之嫌,应该引起金融监管部门的重视。
最后,据笔者了解,境内资产境外RWA的大部分权益在没有流动性支撑的情况下,多数采用了境内资产所有人担保的方式,这种传统担保披上RWA金融创新外衣的做法不仅违背了RWA的真实要义,更不能真实解决融资问题。所以真正的RWA一定建立在跨境合规权益架构搭建、发行方案服务商的合规KYC、线下原始资产及链上原生收益代币资产的流动性管理之上,目前只有通过跨境法律关系构建并通过境外“代币-代币”交易流动性合规管理的基础上,RWA方可实现一定程度的融资功能。
3、稳定币合法化对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影响展望
最早的稳定币泰达币(USDT)出现在2014年,稳定币本身也是加密币。首先,同样作为加密币的稳定币对应了1:1的法定货币/同类资产备兑储备,比如美国的稳定币天才法案要求1:1的美元/短期国债。今年6月份上市的美国本土稳定币企业Circle就是100%的美元及国债兑付储备。稳定币的出现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加密资产的剧烈波动性,区块链上的加密币交易是毫秒级的,而且是7х24小时。这样的极度流动性和去中心化交易意味着对传统合规监管的天然对抗性,稳定币的出现首先是加密资产系统对自身缺陷的补救。随着稳定币的兴起,加密资产领域的高波动性被锚定法币价值的稳定币补救的同时,区块链在结算方面的极度高效、透明、全天候的优势逐步凸显。中心化的稳定币的兑换、结算在KYC、AML方面易于被政府、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规审查接受,正因为此,稳定币走进世人的同时,加密资产也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
如文章前言中提到了“历史事件”和“里程碑事件”,区块链驱动的新一代网络的核心是支付。在稳定币逐步纳入政府合规监管的趋势下,传统金融机构和证券交易所的效率、中心化监管成本可能面临着巨大挑战。当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主动拥抱上市公司股票代币化的那一刻,“资产代币化”将不再是一个被所谓“链圈”或“币圈”的小众群体关注的概念。支付作为一切交易的核心,传统金融在面对更加高效、更加低廉、更加便利和透明的交付支付系统时如何适应和变革自身,可能关乎着传统金融的未来,也关乎着新一代网络下金融和资产市场的未来!
注释
1. 区块链预言机并没有官方和统一的定义,可以理解成为链上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及链上验证提供链上/下及其之间互相操作一致性提供数据源支撑,使得现实世界的数据反映和链上智能合约数据输入/出更能反映现实世界真实情况。
2. 纳斯达克官网:https://www.nasdaq.com/newsroom/qa-nasdaqs-new-proposal-tokenized-securities 于2025年9月20日9:00登录。原文:Nasdaq announced today that it has submitted a filing to the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 to facilitate the trading of tokenized securities on its markets.
3. 百度百科词条:极客是美国俚语Geek音标[ɡiːk]的音译。随着互联网文化的兴起,这个词含有智力超群和努力的意思,又被用于形容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狂热兴趣并投入大量时间钻研的人。本文主要是指对区块链技术驱动的价值互联网的“去中心化”进行极度纯粹追求的技术爱好者。
4.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官网:https://www.hkma.gov.hk/gb_chi/regulatory-resources/regulatory-guides/circulars/?t=1758242132339,于2025年9月19日上午8:37分登录
5. 香港金融管理局官网发布的《机遇和挑战-关于金融领域的分布式账本技术研究》前言第3页。
6. 香港金融管理局官网:https://brdr.hkma.gov.hk/gb_chi/doc-ldg/docId/20250407-1-TC2025年9月19日上午8:53分登录。
7. Web3并没有官方定义,根据网络通行说法Web3以去中心化、用户数据自主及安全、透明区别于网络1.0和2.0。
8. RWA并非一个法律概念,截至目前也没有任何的官方定义。根据网络的通行说法,是指通过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技术将现实世界资产进行无限等额分割后的权益凭证(即代币化)进行数字化映射(称之为Tokenization),将该数字化映射的代币在去中心网络上流动实现融资、交易等功能。
9.《区块链改变未来》第15页,人民日报出版社2020年1月1日出版,王佑强、涂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