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港口协会重磅发布《2020年港口营商环境报告》
营商环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改革和优化,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措施。2019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
港口营商环境已成为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有关部委高度重视口岸营商环境建设,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进通关便利化,清理规范口岸收费,优化口岸营商环境。2018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方案》。2019年6月,海关总署会同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等10个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的通知》。2020年8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清理规范海运口岸收费行动方案》。
2021年4月21日,中国港口协会在八届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届五次理事会、八届八次常务理事会上发布了《2020年港口营商环境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全面介绍了我国营商环境的现状,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我国港口推进营商环境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并对我国港口营商环境进行了客观地评价,最后总结提炼了我国主要港口企业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做法和典型案例,并对未来港口营商环境进行展望。
《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港口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一是港口经营市场进一步开放。码头、拖轮、理货和船代等市场全面放开,港口充分尊重船公司或船代选择拖轮公司、理货公司的自主权。二是港口作业效率、口岸便利化持续提升。桥吊作业效率平均水平基本在30自然箱/每小时左右,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持续刷新世界纪录,沿海主要港口提卸箱平均时间缩短至22分钟,港口作业效率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三是港口业务模式不断创新,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进口直提”“出口直装”模式试点作业有效减少客户物流成本和时间;服务承诺、港口作业时限标准措施,客户服务体验反映良好;智能闸口建设有效缩短集卡通闸速度;港口受理服务平台、EIR平台、集卡预约平台等港口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四是港口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自动化码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广州南沙四期、天津港北疆等自动化码头正加快推进建设,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数量位居世界首位,引领港口发展的新潮流。五是港口收费持续处于世界较低水平,我国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装卸费多年维持在470—510元/箱,低于欧美和周边国家和或地区,并且还给予于延长集装箱货物免费堆存期和减免堆存费等优惠。
下一步,我国港口将在巩固前一阶段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力打造世界一流港口营商环境,推动我国港航高质量发展。一是继续深化港口简政放权,推动行政审批和监管制度改革。二是进一步优化通关流程,持续提升口岸通关效率。三是精准推进减税降费,真正提升企业获得感。四是持续加快港口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港口服务水平。五是进一步加快港口多式联运发展,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六是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形成新发展格局。
(信息来源:中国港口协会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