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从神马公司侵权案看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认定
2017年7月,广州神马移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神马公司”)因不服上海知识产权法院(2016)沪73民终146号民事判决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申请。近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2017)沪民申1720号民事裁定书,裁定驳回神马公司的再审申请,确认神马公司运营的“神马搜索”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上海玄霆娱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玄霆公司”)享有著作权的网络文学作品的行为构成直接侵权。这个前后历时三年多时间的诉讼终于尘埃落定。
201810-19
-
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
2018年8月6日,民政部令61号公布《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公开办法》”),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
201810-19
-
网络安全法时代数据出境合规法律风险探讨
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已然成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成为众多企业业务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大型商业服务企业希望为客户提供更好地服务以增强自身竞争优势,需对客户账号信息、身份信息、交易记录等相关信息进行大数据处理并对客户潜在购买需求做出分析。处于专业考虑,很多企业会将数据处理工作交由境外专业数据分析机构实施,在此情况下涉及到数据出境的问题。
201808-13
-
金融用户画像的法律规制
用户画像是大数据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广泛的用于市场调查、产品客群分析、精准营销。用户画像的基础是数据,其中包括市场数据和个人信息。用户画像在未来的营销场景中使用频率会越来越高,随着《网络安全法》及相关互联网数据使用规则的完善,用户画像过程也会面临相应的法律问题。本文旨在对用户画像的法律特征和法律风险进行初步的揭示。
201808-02
-
中国企业应对GDPR的若干实务问题研究(下)
2018年5月25日,《欧盟数据保护通用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简称“GDPR”)正式生效。对于该条例,尽管有不少中国企业提前进行了研究和布局,然而,规则生效带来的冲击依然是巨大的。为了给予中国企业必要的指导,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信标委”)于GDPR生效当日发布了《网络安全实践指南—欧盟GDPR关注点》(简称“《实践指南》”)。虽然该《实践指南》是中国相关机构对GDPR的理解,但对于实践依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结合《实践指南》对GDPR相关问题作出分析,以期对企业的实务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201807-10
-
中国企业应对GDPR的若干实务问题研究(上)
2018年5月25日,《欧盟数据保护通用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简称“GDPR”)正式生效。对于该条例,尽管有不少中国企业提前进行了研究和布局,然而,规则生效带来的冲击依然是巨大的。为了给予中国企业必要的指导,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信标委”)于GDPR生效当日发布了《网络安全实践指南—欧盟GDPR关注点》(简称“《实践指南》”)。虽然该《实践指南》是中国相关机构对GDPR的理解,但对于实践依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结合《实践指南》对GDPR相关问题作出分析,以期对企业的实务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201807-10
-
“网易考拉海购诉中消协等案”评析
2018年2月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刊发了《2017年“双十一”网络购物价格、质量、售后服务调查体验报告》,其中提到,2017年“双十一”期间,发现“网易考拉海购”销售的雅诗兰黛某产品为假冒产品。针对上述事宜,海淀法院于6月22日刊发了网易考拉海购以侵犯名誉权为由起诉中国消费者协会、雅诗兰黛等四家公司,要求删除涉案报道、刊登道歉声明并赔偿损失2100万元的消息。
201807-02
-
锦天城律师代理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起诉的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入选2017年江苏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例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注册和运营的多元化控股企业集团,直属企业中有6家在港上市,被列为国有重点骨干企业。2014年,华润集团发现江苏润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自2010年起在江苏省宜兴市、宿迁市的房地产立项、宣传、推广和销售等经营活动中大量使用“华润景城”文字;2014年10月,华润集团在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润石公司立即停止侵权、变更涉案楼盘名称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人民币2089512元。
201804-24
-
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版权、专利or开源?
从2015年的23件,到2016年的362件,再到2017年的近700件,区块链技术在中国持续催生着更多的专利申请。软件开发者寻求法律保护无可厚非,但专利权的垄断实质,似乎又与区块链技术本身所倡导的去中心化、平等共享的精神存在一定冲突。 在现有的知识产权法体系下,区块链技术的开发者有机会不仅得到专利法保护,更获得著作权、商业秘密,乃至合同法的全方位保护。不过对于区块链这样一个新生事物,在传统体系下进行保护是否会抑制其发展、“开源”是否反而是更好的保护模式,值得我们更多地思考。 虽然笔者在标题中将版权、专利与开源并列,但并不是说它们属于完全对立的概念。针对开源软件存在的首要误解,即认为开源等于放弃知识产权保护。而正确的理解是,开源并不是放弃版权,而是在版权保护基础上对于公共利益有限度的让步;开源也不意味着放弃专利,申请专利后的软件依然能够继续开源,且在部分许可证规范下,开源后的软件也依然有机会申请专利。(希望提前了解开源软件使用风险,请移步《使用开源软件的风险与后果——以GPL许可证为例》) 本文中,笔者将从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计算机软件技术所能获得的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出发,简要介绍开源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并尝试探讨区块链技术更为适宜的保护模式——开源。
201802-01
-
2010-2016年全国十大知识产权案例大数据研究
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案件的快速增长,最高人民法院每年遴选发布的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在全国具有较高的代表意义,对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也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笔者作为知识产权领域专业律师,结合自己作为代理人经办入选2010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之首的案例,对2010-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例进行了统计,并从案例的类型、地域分布、涉案主体、案由、标的、赔偿数额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201710-25